骨轉移治療方式
骨轉移治療方式
在骨轉移的診斷上,除抽血檢驗血液中的鈣質或鹼性磷酸(ALK-P) 含量,以判別骨骼代謝是否正常。主要會透過影像學檢查來評估是否有骨骼轉移、了解骨頭遭破壞的嚴重度等,常見影像檢查如下,具體檢查項目需由專業醫師評估
 

1.全身骨骼掃描:以伽瑪攝影機擷取全身骨骼影像,可找出放射性物質多的地方,也就是正發生破壞的骨骼位置,藉以觀察骨骼病變。是目前最常用來進行全身骨骼癌症轉移的篩檢工具。

2. X光檢查:可看到骨骼受損的程度與情形及判斷是否有病理性骨折的風險,作為初步診斷的參考。

3.電腦斷層掃描:可掃描身體每個層面,進一步顯示各層面之內部結構。

4.核磁共振(磁振造影):可針對身體特定部位掃描,常用來診斷脊椎轉移及疑似脊柱壓迫的狀況。

5.正子電腦斷層掃描:用於辨識身體代謝亢進的區域(癌細胞屬於高代謝細胞),且可找到很小的腫瘤組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織,以及早診斷與治療。

*建議癌症患者應定期做影像檢查,以及早發現骨轉移並及早治療。
 

目前骨轉移治療方式可分為四種:

1. 手術治療:發生骨折的患者,主要目的為切除腫瘤、骨折整復穩定固定、恢復行走功能及減輕疼痛;尚未發生骨折的骨轉移病人,則以清除腫瘤為主要目標。

2. 放射治療:有助於減輕疼痛及預防病理性骨折及脊髓壓迫。

3.症狀控制藥物:緩解症狀,如止痛藥

4.骨轉移藥物:調控因癌細胞造成的骨骼脆弱,主要作用為預防及延緩骨骼併發症[1],改善整體生活品質。有靜脈注射的雙磷酸鹽類藥物,也有皮下注射的單株抗體類藥物,約4周注射1次即可。


*使用骨轉移藥物小叮嚀
1.    定期回診、規律用藥:未遵從標準用藥頻率,發生骨骼併發症的風險可能會增加一倍[2]
2.    治療前先至牙科進行口腔檢查,並維持良好口腔衛生
3.    補充鈣質(500毫克/天)及維生素D(400國際單位/天)、定期監測血鈣濃度


資料來源:
[1]
Stopeck AT, et al. J Clin Oncol 2010;28:5132-9;
     Fizazi K, et al. Lancet 2011;377:813-22;
     Henry DH, et al. J Clin Oncol 2011;29:1125-32
[2] Kettle J K, et al. J On col Phamm Practice. 2017. doi: 10.1177/1 078155217703791.